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梦中小城博主等级

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

  • 累计撰写 83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67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174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见字如面:与新加坡朋友的来信(二)

梦中小城
2023-10-02 / 0 评论 / 1 点赞 / 483 阅读 / 5,239 字

hey,这里是梦中小城小站,欢迎访问!

前情回顾📝

上篇提到给新加坡笔友的Jing同学回复了两年前的未回复的信件,本来已经不抱有收到回复的打算了,但是9月22日偶然打开写信软件slowly,我震惊了,居然发现有一份来自新加坡的信件,显示5个小时后即将送到!!!

jing回复

打开一看,果然是Jing同学的回复,看来两年变化还挺大的,截取了一部分信件内容,从中可以获知到她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合现在独立出来了,日常靠去给人补课来维持基本开支,她还有存钱继续求学的打算。虽然不知道她家庭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到她近期还安好,还有目标去奋斗,很为她开心!(还是一如既然地用中文句号当省略号😂)

她最后还吐槽小城「你的写信风格好像我老师教的标准模板没有人气,就是缺少一种读信如见人的感觉」,hhh🙈,确实没怎么给她好好回复她最后一封信,只是试探性问了她是否还在用这个软件,一两笔带过简述了下小城最近的状况,不过小城的写信风格确实比较呆板,按照应试教育那种一板一眼的写法去阐述一些事情,看来还是得继续转变下风格,让生硬的文字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深度。

好了,那下面就继续整理一下之前的信件内容吧。(这篇篇幅有点长,就只整理了一点)
jing

2020年7月30日📫


唯分数论还是很普遍的,老师确实一般很喜欢那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我觉得你可以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表示自信,大方回答他的提问,如果对中国文化不太熟悉的话,可以自己再多看看,了解一些也挺好的。

嗯,根据你说的,新加坡在处理市民投诉这方面做得挺好的,能够反馈民众的意见,中国和新加坡的体制不太一样,不好过多评价。

有时候看着路人我也会经常思考,有些人为生活拼搏着,有些人家境不错可以高枕无忧,但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都是在为了生活。生活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了人,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每个人都对生活有自己的定义,有人喜欢闹,有人喜欢静,于我而言,我喜欢动静结合。在热闹的时候,和周围人共乐。在安静的时候,给自己放个假,做喜欢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很多情况下对于陌生人都是以冷漠的面孔回应,很少会微笑。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会对熟悉的人比较热情,而对于那些陌生人比较冷漠。举个例子,如果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人,陌生人的话他会骂你,说你眼瞎了,走路不看路。而如果是你朋友,则会回复你 ”没事,注意安全“,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密程度。当然这种情况还取决个个人的修养,粗鲁的人和宽容的人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哈哈,加油,熬过下个月的预考,然后痛痛快快再去玩。

2020年8月1日📪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不好意思!我考华文口试去了。我下周考英文。这么晚回信非常抱歉!

那个老师原本是中国人,后来转国籍成为了新加坡公民。他十几岁的时候来的新加坡。他居然看不起我这样半路过来读书的!我生气!生气!

我当时发出去以后我就在想你会明白什么。我觉得你的回答,和我预期一样,你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班那位奖学金得主极其相似,看事物的角度,对时局和社会制度的看法相近。

这个事情我有不一样的看法了!有一个同学说的「 if we are wearing a mask, don't pull it down. He's telling me that, everyone wear a mask, if we want to hide ourselves from others, why must i force everyone to reveal their true feelings?」(小城翻译:他提到,如果我们戴着口罩,就不要把它摘下来。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如果我们想向他人隐瞒自己,我为什么要强迫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思维方式和习惯现在都是半中文半英文。这就是我的想法,不想特意去翻译。

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人。去年有一个人在我们学校旁边的楼上idioctonia(自杀)了。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 idioctonia 才是能对这个世界表达最大善意?之前不知道哪里看到一句话,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每个人都是爱这个世界的。但是对于地球来说,最好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不要有这么多 human 。

我其实觉得,每一个有这个念头的人,都是被推下去的。全球十几亿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拯救所有人。最好的结果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最多的人。我一直觉得,那些要求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的人,都是极度自私的。每一个人的世界,中心都是自己。

我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如何知道一个物体在运动呢?有了一个参照物,对比它,距离在变化,就是在运动。但是这个,受到角度的限制。(你尽量理解?我解释不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在一辆行驶的车上,你看到的是景物的变化,不是车辆的变化。无论别人是否告诉你在运动,你也知道是你在运动,但这改变什么了吗?

你看到的还是景物在运动。不管周围如何变化,你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这个无法改变。然后突然有人要求你,你要把整个世界的中心移到别的角度去。好,那你让一个在车上的人,站在路边看看。怎么?这个人就真能看到车在运动?不,那都是别人告诉他的。

那些指责自杀者不顾及亲人感受的人,是不是没有感受过那种被推出悬崖的感觉?牛顿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往某个方向运动,是合力的作用(我尽量翻译,你尽量理解?我学的时候是英文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打算跳楼的。物体会往那个方向走,是因为身上的压力是往那个方向施加的。action reaction pair(行为反应派) 告诉我们,有这股压力的都会受到反抗。但是,反抗的力量是小于压力。

我其实在想,为什么那个人出现那样的问题时,我那天没有在她/他身边陪伴着?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但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需要force(关注关心)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在呢?

“冷血!你这什么奇葩思路?不是,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有点情绪波动才叫温血吗?“

”其他人哭你就一定要跟着哭?小学生都看到比你明白好吗?其他人什么感觉关你什么事?为什么要拿别人的表现来为自己打分?“

”你这个思维我真是不能理解。从宗教的角度来看,那些喊跳的人他们亏欠了那个离开的人!!!那个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是被这个世界亲手推开的。但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这个世界有包含着那些喊跳的人。”

(这段内容是Jong同学在回复一位她朋友关于在面对自杀事件时内心与其他人想法差异的看法)

等下,解释一下最后一段。这个是我之前回复一个朋友的内容,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她看过一个舍友自杀,然后旁边有人就怂恿喊跳下去。她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问我她是不是很冷血。我突然意识到我没有写清楚,抱歉。

这个邮票好不好看!

2020年8月2日📬


我回答一下关于自杀的问题。你说的那个我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我在一首华语歌曲中见过,歌手为华晨宇,作品名字就是这个《我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你应该可以通过音乐软件搜索到,我觉得这首歌曲歌词写得还挺好的,是为抑郁症患者写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最近也比较热门,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在回顾自己生命经历发出的感慨,她觉得她愧对自己、愧对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她的经历也是挺惨的,被各种伤害,她一直相信人是好的,一定可以等到一个爱她的人。但是她终其一生,她并没有找到那个人,而是在一次次伤害后选择走向堕落。
      
对于有人认为自杀行为不仅是自身行为、也是他人行为。这种观念我可以用中国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给你解释,“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中国当今社会就是如此,不同的人就是水中的波纹,以宗族为纽带的亲缘关系组成了中国社会。你父母如果是在农村长大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家庭结构组成,在你出生后你就是宗族中的一份子,而你所做出的行为很大程度会受到宗族内部的影响,小一点的影响就是来自你的家庭,比如你需要听从父母的话,你的成长状况如何你父母都需要关注,这不仅是道德上也是法律上要求,因而人的死亡更多上有了道德和法律概念。

至于能不能自杀,当前国内社会大部分的观点是反对自杀,认为这是一种对家庭不负责的行为。这种观点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观念影响。我知道,western socitey 一直在强调人是自由的,人应该自由选择如何生在这个世界或者离开这个世界,比如西方有些地区认为安乐死是合法的,而国内不行。

西方社会在我现有不成熟的认知中,父母需要对孩子在未成年前的教育和生活提供帮助,而成年后的孩子需要自己搬出去住,自己打工赚钱养家,相对来说是独立的。而中国则不同,成年后孩子还可以大摇大摆地住在父母家,不工作,没钱了就管父母要钱,还有新房子购买时父母也会付首付,结婚后父母也会帮助培育新人的后代等等,简单来说父母贯彻了人的一生,直到他们离去。而这种做法也会的到认可和传承,这些孩子也会继承父母的责任,继续以这种方式生活下去。在中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人会过多质疑这一点。

哪个父母也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相信你父母也会有这个想法,他们不会让你去做这种社会出轨行为。自杀会不会产生善的行为?我觉得按照现有国内社会尺度这比较难,假设自杀者可以痛快解决一生,他觉得那一跃自己一切已经结束了,但他离开后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能够丢掉吗?

不会的,这种责任只会产生压力,施压到个人家庭中,如果这股压力得不到释放或者缓解,可能会发生负面影响。举个例子,某家庭成员说,“我孩子没了,我怎么活,我也死了算了”,“我女儿自杀了,这一定XXX的责任”。然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来报复社会......

自杀产生的连带效应是存在的,生活中很多这种案例,在2017年的时候(应该是这时间)俄罗斯流行一个叫做蓝鲸的网络游戏任务,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任务就是青少年加入到某些群中,然后有管理员发布每日任务,这些任务都是比较极端的,比如今天任务是在手臂在刻字或者明天其他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最终的任务是自杀,这个引起了很多青少年的模仿,社会影响很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关注这个问题,需要鼓励他们寻找心理医生,让自己走出去,重新面对社会,人的自杀很大程度上被社会关联在一起,无法避免。
        
你提到,每一个自杀的人,都是被推下去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具有一定合理性。自杀念头无非是精神正常的人(知道自己此刻的行为会损害自己)在长期遭受重大情感挫折打击后过度缺乏关爱,这里的挫折来源有很多,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个人抗压因素,但无论怎么逃避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是他们觉得留下来没有意义,世界多他一个依旧照常运转,即使他知道有父母在,但为什么还是选择一跃而下或者割腕结束一生?

我能给出的可能答案是,他走不出去了,走不出去心里那个没人关爱的孤岛,正如你举的压力的例子。自杀者在自杀前他会给父母或者朋友发信息,有些还在网络媒体平台发出自杀的信号,自杀信号的产生是因为那时候他还是挺犹豫的,因为他知道这么一走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什么烦恼都没了(对他们而言),但他也知道会对父母朋友产生影响,因而他还是选择告诉他们自己作出了这个决定,这个决定也是他想了很久,实在没办法了才会走向自己的灭亡。

我觉得如果我有朋友有这种自杀的念头的话,我更多的是要予以关怀,尝试告诉他父母,帮助他走出困境,而不是放任其不管。这对于我来说更多是我道德上的驱使,我不愿意看到朋友这么大好的年华因为这个决定而被浪费。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需要感谢的就是把我们带到人间的妈妈,她真的很伟大,10月怀胎,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要为其操劳一生。

生活上的困难到底怎样会让人彻底绝望,我也没想明白,无非就是经济和情感因素缺乏导致,难道真的走不出来吗?我觉得也未必走不出,无非自己选择断了走出去的那条路,选择了走向灭亡的路罢了。(原谅我想法的不成熟)

每个人生下来剧本就不一样了,有些人家庭富裕,生下来就不用愁,而有些人生在大山里,一辈子可能只是窝在山里走不出去。我们能羡慕那些好的剧本吗?可以羡慕。我就很羡慕,然后呢?拿好手中的剧本,继续演好它,即使是烂剧也应该有个好的收尾,对吧?我很喜欢周星驰的电影,他用自己的喜剧演绎了其一生,悲中带喜,喜中带悲,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嘛,就像一碗酸酸甜甜酸梅汤。

面对这种自杀行为,要有情绪波动吗?我觉得应该是要有多,至少我是会的。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候或者发生意外的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流泪表示自己的同情,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和情感的反应。对于无动于衷的人,可以说是冷血吗?

这个回答见仁见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你朋友其实已经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你提到了「那个要求我们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的人,都是极度自私的」,我也觉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很多时候是存在这种状况,我们一直被要求要多关心别人,那么有个问题是「那你,去哪里了?」「你不关心一下你自己吗?」。

是的,我们理应有确切的理由关心我们自己。中国有句古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也有点极端,但是强调了人是自私的这一点,我觉得还挺合理的,人并不是圣人,有自己私人的小想法,会有七情六欲,人更多的是会关注自身利益的维护问题,如果自身利益受损时,我们有理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的角度更多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问题,强调一分为二,合理划分看待,任何社会现象在其背后都藏有其自身的道理,晚安。

ps:那个邮票是挺好看的。

见字如面系列📮

📮见字如面:与新加坡朋友的来信(一)
📮见字如面:与新加坡朋友的来信(三)

1

评论区